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阅读:67次
7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供需两端稳步增长,内外需加速回升,复苏面持续扩大,市场预期稳定向好,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下一步,将着力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工业产能利用率提升
谈及上半年工业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用三个词作了概括: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稳中加固——工业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态势更加牢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平衡性、内生性进一步增强。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4%,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实现增长;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达到4.8%,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83.4%,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11%的历史较高水平。在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市场投资信心不断增强。
稳中提质——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速达到13.2%,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前5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7%。截至5月底,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3.5%和52.4%。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9.8%,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产业蓬勃发展,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新模式成长迅猛。
稳中向好——支撑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随着疫苗接种加快推进,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居民消费持续恢复,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经济周期性回升力量不断增强。
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快
近期,汽车产销问题广受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总体保持稳定增长。1-6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增长24.2%和25.6%,产销两旺。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都增长了2倍。
田玉龙表示,受芯片供应短缺以及排放标准升级切换期等影响,5、6月份汽车产销出现了一定的回落,6月份当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94.3万辆和201.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了4.8%和5.3%,同比下降16.5%和12.4%。
“为了积极应对汽车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工信部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整车企业、芯片企业的力量,加强供需对接和工作协同,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推动提升汽车芯片的供给能力,正在取得一定的效果。”田玉龙说,“后续我们将加强供需对接,积极支持替代应用,提升制造能力,继续保持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关于全年走势,田玉龙表示,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受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国家明确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等影响,2021年我国汽车产业将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全年汽车总产销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实现高速增长,预计都将达到200万辆左右。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年初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高位震荡。对此,黄利斌表示,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平均上涨5.1%,二季度PPI同比涨幅明显扩大,对中下游行业和相关企业的成本形成很大压力,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因比较复杂。从总体看,全球需求恢复快于供给,国内需求恢复快于国际,流动性释放快于实体经济恢复,价格上涨在相当程度上是供需错配、外部输入性影响和投机炒作等因素相互交织、叠加作用的结果。”黄利斌说,从后期走势看,与上世纪70年代及本世纪初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超级周期”不同,本轮价格上涨更多的是短期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而全球债务高企、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深层次矛盾决定了需求难以长期扩张,且供给明显收缩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所以说难以形成“超级周期”。
黄利斌表示,下一步,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支持上下游行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供销配套协作,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要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