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7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阅读:88次
今年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疫情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推动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开局答卷,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宏观经济平稳向好
今年以来,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见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强化,我国全产业链优势与国内外需求有效衔接,促进了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总体向好。
经济稳定增长。在内生动力增强、市场需求改善、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就地过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较高。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看经济恢复情况,既要看同比,又要看环比,还要看两年平均值。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接近常年增长水平。放眼全球,我国经济恢复仍走在世界前列,一季度经济增速继续领跑主要经济体。
就业形势稳定。在就业优先政策特别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措施的作用下,居民就业继续扩大,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6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为5.3%,同比、环比分别下降0.6、0.2个百分点。
物价总体平稳。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较强,重要民生商品供给保障有力,促进了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在市场需求回暖的带动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
国际收支改善。一季度,货物进出口顺差7593亿元,保持较高规模。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看好,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增加。一季度,我国实际利用外资3025亿元,同比增长39.9%,比2019年同期增长24.8%。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700亿美元,同比增加1094亿美元。同时,财政金融保持平稳运行。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2%,比2019年同期增长6.4%。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9.4%。宏观指标的良好表现充分证明,我国经济实力强、底盘稳,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断显现。
二、生产需求继续改善,供需联系日益加强
一季度,我国经济不仅保持了生产供给率先增长的基本格局,而且呈现出市场需求跟进恢复的良好态势,支持经济发展的供需两侧因素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经济循环逐步畅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恢复。
三次产业持续发展。从农业看,目前全国主要农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春耕春播进展顺利,冬小麦总体长势略好于常年。在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有力等因素带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全国玉米、稻谷意向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畜牧业生产持续恢复,一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9.5%。从工业看,就地过年效应显现,企业开工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员工到岗上班相应增多,对生产起到了提振作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6.8%,高于近年来增长水平。从服务业看,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向好。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9%。
三大需求稳步恢复。从消费看,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居民消费持续回补,继前期多个领域消费恢复后,今年3月份餐饮等密切接触性消费明显改善,实体店经营显著回升,消费市场恢复步伐加快。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增长34.2%,两年平均增长6.3%,比1—2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从投资看,补短板、强弱项、上水平,资金、土地等要素跟着项目走,有效投资继续扩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2.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民间投资总量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明显快于全部投资。从出口看,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货物贸易量增质升。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2%,两年平均增长9.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42.7%,占比提升至46.7%,在外贸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显现。
三、新动能蓬勃发展,创新驱动不断增强
一季度,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继续提升。
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今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环绕火星,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稳步推进,我国科研人员主导的国际团队研发出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芯片,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增长。从产业看,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1.2%、39.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2.3%、9.7%,增速明显快于其他行业板块。受医疗物资需求大增、疫苗量产上市等因素带动,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5%,两年平均增长12.0%。5G商用迈出坚实步伐,截至3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开通5G基站82万个。从产品看,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主要新兴产品产量翻倍增长,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等重要电子产品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60%。
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新模式成长迅猛,线上消费持续活跃。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两年平均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1.9%。快递业务高速增长,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21年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仅用时83天,比上年缩短45天。短视频等应用需求激增,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一季度,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同比增长35.3%,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占比达到95.9%。
四、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一季度,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上亿市场主体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生产经营状况逐步改善,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市场主体活跃度提升。“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进,有效带动了各类市场主体大幅增加。税务部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279.2万户,同比增长86%。经济恢复促进了企业产能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2%,同比提高9.9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受市场需求持续回暖、降本增效政策显效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7倍,两年平均增长22.6%,九成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近四成行业利润翻番。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4%,同比提高2.76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稳中向好。各类企业灵活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把握国内外市场机遇,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上升4.9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3%,上升3.7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企业看,3月份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均升至临界点以上。
五、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一季度,在“六稳”、“六保”等政策作用下,我国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居民消费稳步改善,重点群体就业得到加强,市场保供稳价成效显现,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工业、服务业稳步恢复带动就业人员增加,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打下扎实基础。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延续了上年二季度以来逐季提升的态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4.0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继续回升。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1.4%,扭转了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支出快速恢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2.5%,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个百分点。
“菜篮子”产品价格稳中有降。生猪产能继续恢复,猪肉等食品供应充足,市场保供稳价成效显著。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0.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连续6个月下降,一季度平均下降12.5%。
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下降。3月份,全国25—59岁就业主体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接近疫情前水平。农民工外出规模逐步恢复。一季度末,全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17405万人,其中省内流动人数10352万人,规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民生补短板投入持续增加。聚焦民忧民困,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第一产业、教育、卫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5.9%、27.0%、50.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8%、10.4%、22.3%。
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在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风险挑战有所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去年同期基数低带来不可比因素,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外溢影响加大,世界经济复苏不平衡带来不确定性,国内需求稳步回升受到制约,部分服务业和小微企业恢复偏慢,就业结构性矛盾继续显现,民生领域短板犹存,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等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面对经济恢复过程中的现实情况、新老问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兼顾当前和长远,抢抓经济稳中向好的宝贵时间窗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努力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一是把握节奏精准调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努力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前瞻性,政策操作不急转弯,把握好宏观调控节奏力度。密切跟踪监测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实施政策预调微调。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加速推进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二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做好重要民生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抓好春耕春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加强价格监测和预期引导,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切实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三是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元气。落实和优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先进制造业的减税政策,继续提高中长期贷款特别是制造业贷款比重。加快落实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四是着力激活内需潜力。持续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新模式发展。落实好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交通水利工程等“两新一重”建设。
五是积极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按照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统筹安排低效和过剩产能退出,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避免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业态,加快提升短缺商品供给能力。
六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积极推进服务业开放。持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稳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