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印发 明确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3日       来源:金融时报      阅读:76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公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今后5年我国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行动方案》共51条,旨在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在建设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方面,《行动方案》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作出部署。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四大要点。

  分析人士认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基础性改革,《行动方案》的出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行动方案》将有助于加快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吸引力、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上,证监会对2021年资本市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其中,多项工作与《行动方案》对资本市场重点任务的工作部署相一致。证监会的任务部署涵盖了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统筹抓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和退市改革方案落地见效,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多个方面。

  推进注册制、退市机制等关键制度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作为支撑。资本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对应到资本市场,意味着资本市场要步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要按照高标准建设资本市场体系。在董登新看来,高标准资本市场的主要标志包括,一是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二是有高质量的投资者,即《行动方案》提到的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

  董登新认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一方面源自新股发行制度,另一方面源自退市制度。注册制改革提升了资本市场包容性,退市制度改革则畅通了市场优胜劣汰渠道。

  《行动方案》对于这两方面工作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坚守科创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评估完善注册制试点安排,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在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方面,明确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对触及退市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市,对恶意规避退市标准的予以严厉打击。

  事实上,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同样对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进行了明确部署。会议提出,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统筹抓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和退市改革方案落地见效,严格退市监管,拓展重整、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退出渠道。

  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培育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资本市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行动方案》提出要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近期持续推动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机构投资者群体正逐步壮大。

  董登新表示,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加大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工作。而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有赖于引导更多长期资金入市,让长期资金为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提供“养分”。从长期资金来源看,董登新认为,首先,最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是养老金,包括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就资本市场而言,目前养老金的投资规模仍然偏小,未来私人养老金规模有待进一步做大。其次是公募基金中的权益类基金。再次是险资,其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是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企业年金等境内专业机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以公募基金为例,2020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稳步增长,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19.89万亿元,较2019年年末增长34.7%。其中,权益类公募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比为32.28%,同比提高10.69个百分点,成为规模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明确,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行动方案》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包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积极稳妥发展普惠金融等。事实上,对于降低融资成本,资本市场也大有可为。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获取资金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借贷融资等。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的重点,无疑是股权融资。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股权融资是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型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股权融资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融资效率、拓宽融资渠道,而且能够分散企业财务风险。

  面对疫情,2020年,A股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募资成绩单。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2020年全年,A股股票融资13568亿元,较2019年融资额增幅超过四成。其中,A股共有396只新股上市,融资总额为4699亿元,创下自2011年以来IPO融资额新高,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5%和85%。

  当前,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举措。近两年来,注册制改革顺利推进,成效显著,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支持并适应注册制改革,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的上市包容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目前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20家,总市值超过3.4万亿元。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从注册制试点取得的成绩看,市场化定价、市场化发行节奏以及注册制改革,激活了市场活力,让参与者从中受益,这说明了资本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一大趋势,资本支持了科技,科技推动了市场改革,投资者获得了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