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湖南行动丨“主攻方向”频报捷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2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42次

     “主攻方向”频报捷

——“牢记嘱托,湖南行动”系列报道之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站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为湖南经济发展指明了航程。

  牢记嘱托,奋力前行。5年来,湖南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以时不我待的强烈紧迫感,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省经济结构发生喜人的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不破不立。湖南近几年结构调整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大决战式的推进,迎来根本性的转折。近年来,全省GDP总量不断扩大,全国排位前移,而“两高一资”产业比重大幅降低,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增至36.3%、10.6%。

  时不我待,大刀阔斧调整经济结构

  8月中旬,记者来到株洲霞湾港,明亮的阳光下,“霞光”重现,绿植挺立两岸,清流欢快入江。

  这里曾是清水塘工业区废水入湘江的主通道,“臭名”远扬。去年底,工业区内的261家化工冶炼企业全部退出,喧嚣多年的清水塘突然安静下来。

  而不远处的石峰区创新创业园内,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中车时代电气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施工正酣。

  “把为火车提供电机和驱动系统的优势,转移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又是一片新天地。”在破旧立新间,株洲石峰区委书记张建勇越来越自信。

  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切中要害。锁定“主攻方向”,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时不我待。

  长期以来,以株洲清水塘为代表的“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行业,沿湘江布局,靠资源“吃饭”,占全省规模工业比重达30.3%。

  随着环境承载能力日趋紧张,这种沉重的产业结构、粗放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

  “湖南传统产业比重大,必须把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早在2014年5月,时任省长杜家毫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清水塘工业区,高峰期年产值达256亿元,企业关停搬迁后全部归零;“百年煤都”宁乡煤炭坝镇退出煤炭产能,意味着全县财税收入减少一块;洞庭湖区退出造纸产能,近4万名苇农生计受到影响……

  这些曾经为湖南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产能,因为高污染、高耗能、过度消耗资源,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去产能要痛下决心,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杜家毫掷地有声,全省上下必须坚定信心,这是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迈过的坎!

  堵源头、治沉疴、建制度……铁腕攻坚、刀刃向内,指向利益固化的藩篱。

  这些年来,全省关停426座煤矿、1000多家非煤小矿山;退出烟花爆竹企业1200多家,化工、造纸、冶炼、钢铁等规模企业5000多家。

  调整是痛苦的,但湖南明白,今天这个关口闯过去了,发展才会迎来真正的“艳阳天”。

  廓清思路,加快构建产业新格局

  2016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要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这次重大战略部署为转方式、调结构,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廓清了思路。

  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转方式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百企千社万户”工程、“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农业农村发展在不断催生出新动能。

  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种粮大户刘进良告诉记者,他流转的3000亩水田,主要种植高档优质稻品种,引进“稻鸭共生”生态模式,每亩增收700元。

  湖南支柱产业工程机械,调结构向着中国“智造”去。今年,4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50强”,形成国内产品类别最全、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从去年开始,工程机械企业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预测的业绩,增幅在50%以上。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湖南更是抢抓机遇,培育新动能,为未来打好关键性基础。

  湖南连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树立抓产业、谋产业、强产业的鲜明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确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等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湖南落地生根开花,集聚了长沙众泰、中车时代电动、长沙比亚迪、长丰集团等13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建成了全国产品最齐全的电池材料产业集群;

  中兴通讯终端产品、北斗微芯集成电路、蓝思科技触摸屏等项目,延伸拓展了电子信息产业链;

  连续6年举办的岳麓峰会,见证了移动互联网这颗产业“小苗”在湖南迅速长成“大树”,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5年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光纤两大新兴产业产量再创新高,分别增长2.6倍、1.7倍。

  异军突起,服务业贡献率跃升首位

  今年“五一”假期,长沙的一家龙虾馆创下日排号量达7000多桌的纪录,成为“网红”。这家龙虾馆不只卖小龙虾,还打造老长沙市井文化概念,年营业收入过亿元,成为湖南消费需求火热的真实写照。

  消费升级,意味着生产动力从依靠一、二产业,转向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

  早在2014年4月,时任省长杜家毫主持召开湖南省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时就强调,要把服务业加快培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他要求湖南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思路理念,把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5年来,湖南的服务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

  网络订餐、线上购物,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改变着湖南人的生活方式;人力资源、质检技术,生产制造得到更多专业服务支持;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幸福产业走入湖南千家万户……绚丽多彩、层出不穷的生活性服务业,正加快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再放眼三湘四水的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步步高星城天地、红星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宜家荟聚购物中心……热潮涌动处,一个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正拔地而起,成为湖南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是普洛斯在中部地区建设的首个单双层仓库!”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普洛斯长沙雨花物流园负责人喜上眉梢。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沙建设的第一个电商化、快速城配仓储项目,建成后将为中国中部的消费升级添砖加瓦。

  湖南制造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在生产性服务业中闯出了一片新“蓝海”。

  三一集团的工业互联网项目树根互联,服务61个行业,覆盖欧洲、美国、印度、南非和肯尼亚等海外市场;中联重科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ZValley OS,加速从“设备生产商”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

  服务业的新动能茁壮成长,已成长为湖南经济第一大主导产业,加速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促进湖南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提质增效。

  2018年,我省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首次突破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1%。

  “主攻方向”捷报频传,转方式调结构仍在路上,湖南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敢丝毫懈怠,持续奋力前行。